中心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 中心新闻 > 正文

生命因同行而更精彩:阿婆,这场手术,我们陪着你

 

一位88岁的阿婆,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术后却因为控制不住的高血糖,伤口久久不愈,几个月的保守治疗无效后,辗转来到我院骨科寻求帮助

如何助阿婆渡过围手术期成为本次治疗的关键

骨科专家认为,如果不把已经感染的内固定支架取出,大腿外侧溃烂的伤口是无法愈合的,建议实施“骨折内固定取出+软组织清创术”。手术难度并不算大,可是,对一位有既往高血压 、冠心病、脑梗病史又长期卧床,体重仅有35kg的88岁阿婆来说,能承受围手术期如此强大的创伤刺激(围绕手术期: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的确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老年人各器官的老化导致各系统功能储备的进行性丢失,再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脑梗等,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较差。

为了创造更好的手术时机,必须将阿婆的身体状况调整至最佳状况。麻醉科主任傅维安带领科室成员探究高龄患者麻醉过程的每一细节:老年人病理生理的改变,根据ACC/AHA指南对阿婆进性心脏危险分级的评估,动脉血气的指标评估阿婆的肺功能,阿婆的用药史也被细心地拿出来讨论,术中容量的控制,麻醉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知识的回顾以及需要防范的麻醉并发症……一份完整的麻醉计划!

在完善了术前准备后的阿婆,于5月8日上午,在医护人员精心的呵护下抵达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

“别怕,这场手术,我们陪着你”

手术有序准备,多位麻醉医生按照预案,开始进行手术前的麻醉准备:持续吸氧,连接心电监护,开放外周静脉通路,左桡动脉穿刺置管,保温措施,准备气管插管用具,防范循环衰竭相关血管活性药的准备……待全部准备工作完成后,轻轻告诉阿婆“别怕,这场手术,我们陪着你” 

准备就绪,进行麻醉诱导,麻醉医生以滴定的方式将药物从手臂上的静脉缓慢注入但是,尽管很小心翼翼,阿婆的血压还是如预料中一样开始缓慢下降,显然老人家对麻醉药物极其敏感,原本已经脆弱的血管仿佛在拼命挣扎想要收缩却又力不从心。早有预案的医生从容地拿起血管活性药,随着救命药物的注入,阿婆的血压又回复平稳了,由于麻醉科医生的细心呵护,血压波动的整个过程仅仅只有几十秒,幅度的变化也是非常细微。要知道,长时间的血压过度降低,会引起大脑或重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足,极易造成脑梗,心梗,肾功能衰竭等无法挽回的致命并发症。但是,有我们在,别怕!我们与你同行!随着麻醉的深入,阿婆安稳地睡着了,各项指标渐渐平稳,顺利进行气管插管…… 

麻醉诱导完成后,开始了持续且精密地生命体征监控骨科医生定心为老人进行股骨清创处理。而不敢有半点松懈的麻醉医生紧紧地盯着监护仪上的数据生怕忽略那些瞬间发生的循环和呼吸的不稳定。监护仪传出的心脏跳动的节奏是那么均匀而有力,这一切的背后都是麻醉科医生兢兢业业地在工作。不停地随着监护仪数据和手术过程的动态变化而适时地调整着麻醉深度和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和种类。

手术很快就顺利完成但是麻醉科医生的工作还在继续,我们要让阿婆平稳地醒来!随着麻醉药物地渐渐代谢,意味着阿婆进入了另外一个危险期-麻醉复苏。

 平稳的飞行之后等待这架战斗机安全着陆

麻醉医生耐心地守护着阿婆,等待阿婆苏醒,再行清气管拔管。用麻醉医生的话来说,这段时间就是“平稳的飞行之后等待这架战斗机安全着陆”。由于年龄偏大药物的代谢也比年轻人要缓慢,由于术中维持着平稳的循环,阿婆的恢复比预期的要好,血压开始慢慢回升,此时,要担心的是血压急剧升高,可能造成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麻醉科医生早就将降压药和心脏保护药拿在手里,随时准备控制局面。很幸运,阿婆坚强,一切安然无事。气管导管顺利拔除后,送入麻醉恢复室术后观察一小时后,生命体征平稳,由麻醉科医生亲自护送回病房,和当班护士及家属交代好术中状况、术后注意事项,他又匆匆赶回手术室,投入了另一台手术的麻醉。

夜快深了终于完成了一天的手术。临回家前,担心阿婆术后会有不适症状出现麻醉医生悄悄地来到阿婆病房:看到安然进入梦乡的阿婆扫了眼床旁监护仪上平稳的各项生命指标默默地离开……

其实,麻醉医生做的远远不止让你无痛地实施手术,他们就像是辅助监测患者实时变化的精密仪器,随着患者每一秒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并处理,既是患者生命的信号灯也是抢救的快车道。

也许在你看来麻醉医生一直扮演着“蒙面侠”,但在麻醉医生看来:生命却因同行而更精彩……

返回顶部